《管子》有云:“非诚贾不得食于贾,非诚工不得食于工,非诚农不得食于农,非信士不得立于朝”,在管子看来,士、农、工、商都应讲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意思是说,讲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同时讲诚信,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名言警句,都表达了对诚信的重视,如”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小信成侧大信立”,有了诚信,人生的高楼便会坚如磐石。秦未汉初,楚国人季布以侠义闻名,重守诺言,只要答应的事情就一定办到,从未失信于人。正所谓,“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诺”,“一诺千金”的故事启示人们,要始终坚持以诚待人、以信做事。讲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诚信之于己,是坦荡磊落、真诚无伪;诚信之于人,是言出必行、行必有果。
诚信是每个大学生应有的道德基础,但是,面对社会上的造假和朽败等一些不良风气,被视为一方净土的大学校园也出现了一些诚信缺失的问题。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德能兼备的合格人才,已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期末考试来临之际,
部分同学考试作弊原因,是希望能够有更高的分数,虽然自己也认真学了,但是对自己的能力没有自信心;也可能是平时上课吸收率不高,担心考试不及格因此考试作弊;还有同学自己觉得有些同学作弊,自己如果不作弊会吃亏,因为作弊的同学考得分数可能会比自己高,这些认知偏差就会导致同学们可能的作弊行为。考试作弊不仅对个人诚信造成不良的严重后果,还会危害心理健康,作弊是一种欺骗行为,作弊时必然引起考生的紧张不安,产生不必要的考试焦虑,影响考试作答,同时作弊一旦被发现,考生就会产生羞愧、失望、自责等负面情绪,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那么何为诚信?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诚信是社会人际关系的精神纽带,也是行为自律的最高原则之一,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通俗地表述,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勤学自立,忠实不欺,行之以德,诚信做人,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为此,同学们在参加国家和学校统一组织的各级各类教育考试和考查中一定做到以下自律:严格遵守考试时间,不迟到、不无故旷考;严格遵守考场纪律,不得携带通讯工具、电子辞典及规定以外的文具、资料等参加考试;自觉将带有的书包、书籍、纸张、文具盒等物品,集中存放在监考老师指定的地方,不随身放在座位上;在考场内不交头接耳、互打暗号,喧哗或有其他影响考场秩序的行为,绝不替考,不夹带与考试内容有关材料,不抄袭他人答案;不在试卷上故意书写他人姓名、考号;不交换答案的,不将自己的答案让他人抄袭,不将试卷带出考场的;服从监考员老师安排等。
在即将到来的考试季,倡议同学们要遵循公平公正考风、勤学爱学氛围,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端正考试态度,严守考纪,诚信应考。在不良考试作弊念头面前,严于自律,倡议同学们在期末考试季,说诚信话、做诚信事,守诚信观念,培养考试诚信意识,珍视考试诚信价值,推动诚信教育。我们要像珍爱自己的生命那样珍爱自己的信誉,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吧,将考试诚信进行到底。
责编 | 刘金秀
审校 | 潘元青
监制 | 孙峰
文稿来源: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心理中心潘元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