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王海 迪力夏提】津门秋凉,桂影浮香。9月23日下午,22名来自少数民族预科班的回族、壮族、蒙古族等7个民族的学生围席而坐,在我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茶文化传习中心展开了一场“以茶为媒”的沉浸式民族团结课堂活动。水沸声如细雨,茶香起似轻烟。师生共同体验茶艺魅力,传播中华茶文化。

同学们在国家一级茶艺师、“茶文化传习中心”负责人张培恩老师的带领下,深入了解了中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内涵,从茶叶的分类、茶具的认识,到泡茶技艺的学习,同学们亲手实践,感受着泡茶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体会着茶艺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让文化认同在茶汤里升温。

彝族学生秦煜琪表示,“这次茶艺体验活动让我大开眼界,不仅掌握了新技能,还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同学们一起泡茶、品茶,更让我体会到了各民族文化交融的美好,我们就像这杯中的茶叶,在共同的文化氛围中绽放出独特的光彩。”回族学生马鑫艳也分享了自己的感受,“通过学习茶艺,我仿佛穿越时空,领略到了古代文人的雅致生活。在与同学们的互动中,我感受到了大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进了各民族同学之间的友谊,我会把这次学到的茶文化知识分享给更多的人,让大家一起感受这份独特的魅力。”
据悉,我校在今年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暨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活动中开展了“1次”集中理论学习、“1次”网络答题活动、“1次”主题党团日活动、“1次”政策法规宣传教育、“1次”民族团结故事宣讲、“1次”诵读比赛、“1次”集体备课、“1次”研学和“1次”茶艺体验的9个“1”系列活动,旨在创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一步推进学校中华民族共同体高校样板建设。下一步,学校将继续依托校内外各类文化传承基地,开发构建“体验式民族团结”系列课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源头活水”,在津沽大地浇灌出常开长盛的团结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