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洋 刘升旭 刘秀丽】为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工作要求,进一步挖掘天津城市文化与历史底蕴,引领更多学生了解天津、热爱天津、建设天津。4月1日,党委学生工作部“暖心向阳”资助育人工作室组织我校电子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20余名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和天津民俗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天津传统文化魅力,汲取专业学习灵感。



在研学导师、电子工程学院辅导员张洋的带领下,师生们先来到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在色彩鲜艳、线条精美的年画前,张洋秒变“知识主播”,为学生们详细讲述了杨柳青木版年画从诞生到兴盛的传奇故事。张洋结合指导“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知识背景,开启“定制化”教学,鼓励大家发挥技术优势,用数字扫描、3D打印等高科技手段,给年画装上“科技铠甲”;引导外国语学院学生凭借语言功底,把年画故事翻译成各国语言,让中国年画走向世界舞台。在意犹未尽中,师生们又来到天津民俗博物馆,参与了一场以天津历史文化为背景、融合民俗知识的文化解谜和参观活动。在研学导师的讲解中,学生们穿越百年,感受老天津的市井生活:锯锅锯碗儿、捏面人儿、卖糖葫芦、磨剪子戗菜刀、卖水、卖茶汤、卖包子的生活墙绘,形态各异的店招、秤砣、中医柜等城市经济的发展见证,打破了课堂与生活的界限,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天津城市底蕴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校“津味·同行”资助育人研学活动连续举办三年以来,不仅切实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爱津留津的热情,更是有效拓展了育人场域,实现思政教育从理论认知到价值践行的立体化延伸。今后学校将通过“行走的思政课”形式,让思政教育越来越“活”,越来越“新”。